“这雷暴天气要持续多久呢?”云敏有些担忧地问道。
“别急,雷暴天气也就这几天的事,等天气稳定了,咱们再出海。黑水沟那地方,本来就不适合在恶劣天气下行动,风浪太大,危险性太高。”
我点了点头,表示理解:“行,那我们就等您的通知。这几天正好可以再检查一下装备,确保万无一失。”
阿翔笑了笑:“对,趁这几天好好准备。你们住的地方还习惯吧?”
“挺好的,”我环顾了一下西周,笑着说道,“这地方既是办公点,也是住处,设备齐全,离码头也近,很方便。”
我们所在的这个办事处,是唐总特意安排的,位于东岚岛码头附近的一栋两层小楼里。一楼是办公区,现在堆满了各种出海装备和仪器;二楼则是住宿区,几间卧室虽然不大,但干净整洁,生活用品一应俱全。窗外就是码头,站在阳台上就能看到远处的海平面,让人感到一种独特的海滨氛围。
阿翔点了点头:“那就好。你们先休息吧,等天气好转了,我第一时间通知你们。”
“行,那我们就等您消息了。”我笑着说道。
阿翔挥了挥手,转身离开了房间。脚步声渐渐消失在走廊尽头,房间里又恢复了安静。
我看了看时间,己经接近晚上十点,便对大家说道:“行了,今天就到这里吧,大家各自去休息。明天我们再仔细检查一下装备,顺便讨论一下接下来的计划。”
众人纷纷点头。林海打了个哈欠,懒洋洋地说道:“终于可以睡觉了,今天可累死我了。”
老郑拍了拍他的肩膀,调侃道:“你小子,这才哪到哪?等出海了,有你累的时候。”
大家笑着闲聊了几句,便陆续上楼休息了。
只是没想到,这一等就是半个月。海边的夏季,天气阴晴不定,你看着这会儿还是阳光灿烂,下一秒可能就己经是黑云压顶,暴雨倾盆了。东岚岛虽然开发没多久,但己经建设得相当完善。作为闽东沿海最大的岛屿,岛上常住人口约有二十万,风景秀丽,旅游业也逐渐兴起。岛上的基础设施一应俱全,港口、车站、商业区、住宅区分布得井井有条,俨然是一座现代化的海岛城市。
在这段时间里,我并没有闲着。作为“智慧觅踪寻物有限公司”的负责人,我与迅丰东岚岛分部的负责人进行了多次洽谈,最终达成了深度合作协议。
同时,我们的分公司也在东岚岛正式成立。不过,由于出海任务迫在眉睫,我们并没有接太多其他业务,主要还是帮迅丰找回一些遗失的快递。
随着我的不断升级,系统己经越来越智能,这些简单的活,早就不用我亲自处理。系统会自动将遗失物品的信息通过我的手机发给对方,甚至连具体的寻物路径和解决方案都能自动生成。我只需要在体力值快耗尽的时候,找个地方补充体力就好。
有些时候我也很疑惑,为什么会给我一个配套快递员的AI系统?难道只是因为,发生车祸时,我正好在送快递,于是系统就自动匹配了一个“自动寻物+自动导航”的功能?那如果当时,我从事的其他职业,又会给我一个什么系统呢?
仔细想想,这个系统似乎也并不只是简单的“快递员助手”。比如那几个功能各异的能量球,能瞬移,能减缓时间流速,能解密,能组队,能测谎。这些功能让我拥有了异于常人的力量、速度和洞察力,总让我在危急时刻化险为夷。
或许,这个系统的真正功能并不是“寻物”,而是“探索”。它像是一把钥匙,帮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。从唐卡幻境到青铜祭台,再到黑水沟的诡异蓝光,每一次任务都让我离真相更近一步。系统似乎在引导我一步步揭开那些隐藏在历史尘埃中的秘密,而这些秘密,或许远比我想象的还要深远。
“算了,不想了。”我摇了摇头,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甩到脑后。眼下,最重要的还是准备好这次出海任务。
团队的其他成员也没有闲着。老郑和云敏负责分公司的日常运营,处理一些琐碎的事务,比如与迅丰的对接、设备采购以及人员安排。随着公司业务的逐渐扩大,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在成长,对于各自负责的职责早己驾轻就熟。
我、林海和陈立新在空余的时间就跟着阿翔进行出海前的训练。阿翔不愧是经验丰富的船长,他带着我们熟悉了船上的各种设备,从导航系统到救生装置,事无巨细地讲解了一遍。他还特意安排了几次短途出海,让我们适应海上的颠簸和风浪。
“在海上,最重要的就是冷静和配合,”阿翔哥一边检查着船上的绳索,一边说道,“你们得学会在颠簸中保持平衡,还得知道怎么应对突况。”
林海和陈立新听得认真,时不时点头。虽然两人平时爱开玩笑,但在训练中却格外专注。尤其是林海,他对水下机器人的操作越来越熟练,甚至还在一次训练中成功打捞起了一个模拟的沉物。
“王哥,你看我这操作怎么样?”林海得意地向我展示他的成果。
我笑着点了点头:“不错,进步很大。不过,黑水沟的环境可比训练复杂多了,你们还得再加把劲。”
“放心吧,王哥,有阿翔哥带着,我们肯定没问题!”陈立新信心满满地说道。
阿翔也笑了笑,拍了拍两人的肩膀:“年轻人有干劲是好事,但千万别大意。黑水沟那地方,可不是靠蛮力就能应付的。”
就这样,大家在等待天气好转的日子里,各自忙碌着。虽然出海的计划一再推迟,但团队的准备却越来越充分。每个人都清楚,这次任务非同小可,任何细节都不能马虎。